您好,欢迎来到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
首页     通知公告     统战新闻     民主党派     委员工作室     无党派     侨留联会     成员风采     理论学习
您现在的位置: 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 >> 首页 >> 正文

第一期

2015-01-09  点击:[]

文理统战信息简报

第一期

(2012.6.28)

统战要闻

周达军书记向民主党派通报学校工作

学校召开统战工作会议

学校举行“党派活动日”活动

我校党外代表人士为绍兴发展建言献策

学校聘任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督察员

党派活动

民进支部举行“我们的价值观”讨论会

民建支部参加嘉兴、绍兴市委会基层组织工作交流会

民盟委员会组织考察联谊活动

九三学社二支社致力创建学习型支社

民革支部顺利完成换届选举

民革支部在省2007-2012年度各项先进评比中传喜讯

知联会开展联系考察活动

建言献策

关于保护绍兴百年老校的提案

关于开展实施“绍兴记忆”工程的建议

人物风采

“我仅仅是九三学社中的普通一员” ——记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绍兴文理学院齐陈泽教授

理论探讨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统战要闻

周达军书记向民主党派通报学校工作

6月19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了工作通报会,向各民主党派和知联会负责人通报学校工作。校党委书记周达军出席并主持通报会。
  会上,周达军书记向各民主党派和知联会负责人通报了学校近阶段开展的主要工作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他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的基本情况,传达了会议的重要精神,并对会议提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的奋斗目标进行了解读。他指出,会议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坚持内涵发展为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着力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服务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这需要学校深刻领会并贯彻到办学实践中去。
  周达军书记指出,学校经历了从专科学校到本科学校,再到硕士点建设单位的发展历程,2011年又实现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一本招生,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实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作为一所地方综合性的大学,我们在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战略,使校内资源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调整和改善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分层次分类别地推进学科建设,从而进一步凝练学校的学科品牌和办学特色,在绍兴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凸显学校的影响力。同时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二级学院的职责和权利,继续推进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各方着力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
  周达军书记指出,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集聚的摇篮,一直以来,我校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两会代表,民主党派成员又为绍兴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绍兴市委、市政府、市委统战部和相关部门的肯定和认可。他希望广大民主党派成员能一如既往地为学校发展,尤其是“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建箴言,献良策,共同为早日建成绍兴大学而奋斗。

学校召开统战工作会议

524日下午,学校召开统战工作会议,回顾开学初到近阶段的统战工作开展情况,并就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部署落实。正校级巡视员宋培基教授、党委统战部负责人和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统战部负责人小结了近期统战工作情况,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负责人介绍了各自开展的党派工作。据悉,本学期以来,我校各民主党派和知联会根据学校党委、党委统战部和各自市委会的中心工作和整体部署,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亮点,切实有效地开展了理论学习、考察调研、交流联谊、成员发展等各项党派工作。在今年的两会中,各政协委员也积极参政议政,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新的提升。如《绍兴日报》就城市在发展中如何让老百姓共享文化成就,专题采访了周一农委员;薛国琴委员就绍兴如何借助高铁机遇,进一步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潘连根委员提出了关于开展实施绍兴记忆工程的建议……与此同时,党委出题、党派调研、部门落实的民主党派献一计活动也在有序推进中。各民主党派及知联会围绕年初党委统战部提出的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的调研”“ 学校考核体系、激励机制的调研等课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预计将于学期结束前形成文字稿。届时,党委统战部将把调研文章结集成册,供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参考,切实发挥民主党派服务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
  正校级巡视员宋培基教授对接下来如何做好统战工作做了强调和要求。他指出,各党派和知联会在做好工作的时候,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梳理,在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向全校师生展示党派组织和成员的良好形象;同时各基层组织间要建立起定期交流制度,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针对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我们的价值观学习讨论活动,宋培基巡视员要求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积极参与,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党外人士的理想信念。
  另据了解,在将党派献一计调研文章结集成册的同时,党委统战部还将推出党派工作信息简报,以此为平台进一步加强党派间的学习和交流。

学校举行“党派活动日”活动

67日上午,由我校各民主党派、知联会骨干参加的党派活动日活动在绍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行。正校级巡视员宋培基,疾控中心主任屠春雨,校党委统战部和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由农工党支部负责组织策划。

屠春雨主任简要介绍了中心的工作职责及社会责任、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对外医学合作等基本情况。绍兴市疾控中心是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和咨询服务机构中心始终坚持科教兴防战略,与国内外多所重点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起友好合作关系,为今后疾病控制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我校和疾控中心长期以来在教学科研方面建立了友好合作、发展共赢的良好关系。中心为我校的教学实习基地,每年都有生科院、医学院的学生前去实习,并有5位专家被聘为医学院兼职教师。座谈会上,大家结合各自的教学科研领域,就今后的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探讨。

2006年以来,校党委统战部以服务地方、合作共赢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党派活动日活动,先后组织民主党派骨干力量前往上虞、嵊州、诸暨等地开展活动。这一党派活动形式还得到了省、市委统战部的好评。

党外代表人士为绍兴发展建言献策

政协绍兴市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已于近期圆满落下帷幕。我校共有17名政协委员在大会上围绕绍兴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共提交提案和意见建议近30件,并有部分重点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媒体的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了高校在地方发展中的智囊团作用。

在本次绍兴市政协委员换届中,我校共有17名教师在各自党派、文艺、社科、教育界别内当选新一届绍兴市政协委员,其中党外人士为14名,是我校政协委员队伍中的主力军。教育事业、食品安全、医疗服务、道路交通,针对这些事关老百姓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我校政协委员们在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走访后都提出了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在积极为绍兴的明天鼓与呼的同时也在“两会”这个平台上发出了绍兴文理学院应有的声音。副校长华小洋委员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绍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钟莉莉委员提出了“关于设立‘绍兴市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的建议”;陈三妹委员提出了加强我市职业教育的建议…… 以我校民盟委员会为例,在本次政协会议上他们共提交了7个提案。

绍兴是历史文化古城,打造文化强市是绍兴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而绍兴文理学院是绍兴文化事业建设的一块高地,为此,不少政协委员都围绕绍兴文化事业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周一农委员在两会期间接受了绍兴日报的专访,就“文化要让老百姓共享”这一话题和其他与会代表进行了探讨。他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把脉把得非常准,也很及时,对全国都是机会。就绍兴来说,首先,要做好核心价值观的讨论和构建;其次,要做好文化产品的普惠力度;第三,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世界性、国际性工作,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朱杏珍委员提出的“关于修缮保护爱国将领陈仪故居的建议”被作为民建界别委员会提交并立案。项凤靖委员提出了“关于推进绍兴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提出历史文化街区建设要挖掘文化内涵,为每个历史街区确立相应的文化主题;要打响不同历史街区的特色品牌;要进一步整治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等建议。俞志慧委员提出了关于重修诸暨包村忠义祠的提案,认为重修忠义堂有助于进一步彰显包村乃至诸暨人的忠义精神。围绕文化建设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有潘连根委员提出的“关于开展实施‘绍兴记忆’工程的建议”,秦润明委员提出的“关于设立我市合唱发展基金的建议”等。

围绕绍兴经济建设发展,我校政协委员们也纷纷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赵秀芳委员提出了“以全要素引进理念推动‘越人回归’”的建议,认为在推动绍兴经济转型升级这个关键问题上,需要吸引更多的越商回归,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同时,人才问题是核心,要以全要素引进理念启动越人回归,鼓励各级各类在外绍兴人以各种方式关心支持家乡建设。这一观点引起了绍兴媒体的高度关注,《绍兴晚报》《天天商报》对此都做了专题报道。赵秀芳委员还提交了“双业联动推进绍兴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由她执笔的“打造人才队伍 确保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提案还作为民建市委会集体提案上交大会。此外,薛国琴委员提出了“促进越商回归,推动我市特色产业城市建设”的建议;朱杏珍委员提出了“关于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的建议;弭忠祥委员提出了“集聚绍兴市区人口繁荣商业经济”的建议……

作为高校政协委员代表,他们充分发挥了自身专业和学科特长,围绕绍兴经济、文化、医疗、交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正如周一农委员所言:“绍兴文理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大学,服务地方是学校应尽的职责。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做好参政议政这一本职工作。”

学校聘任部分民主党派成员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督察员

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提升管理队伍素质,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优化机关服务质量,树立机关良好形象,学校于日前成立了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督查评议小组。小组成员由党代会、教(工)代会代表以及民主党派、政协委员、教师和学生代表组成,其中民主党派成员是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负责督查和评议校院两级党政机关、直属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服务措施、服务态度、工作效果、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并提出整改或提高的意见与要求

5月29-31日期间,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督查评议小组对机关各部门的作风与效能建设进行了督查。督查分三个小组开展,分别现场走访了计财处、教务处、人事处等各行政部门。

经过深入实际的调研走访,督查评议小组对我校机关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和效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各部门对此次活动都高度重视,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做实事,从细节抓起,千方百计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切实做到了在管理中育人。第一督查组在走访图书馆后认为,图书馆环境整洁、阅读环境良好,书架、阅览室等架位整齐,工作人员业务熟练、服务周到;第二督查组的走访活动一直持续到傍晚六点,通过走访,督查小组对保卫处、人事处、宣传部、学科处等部门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有了切实的感受;第三督查组对计财处的工作印象深刻,认为部门领导把本部门的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当作今年一件大事来抓,并引进了第三方教师评价,值得借鉴和推广。与此同时,督查组也针对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如在机关部门中推广第三方教师评价,建立一个相对科学公平的评议方法;建立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评价指标;进一步厘清部门内部岗位工作职责等。

党派活动

民进支部举行“我们的价值观”讨论会

6月8日晚,民进支部按照市委会和校党委统战部的要求,在音乐学院会议室举行了“我们的价值观”讨论会。会议由支部主委秦润明教授主持,市委委员周建平和林慧莲、王文奎、蒋胜永、金国胜等全体会员参加。市委会老领导董百志、支部老主任王松泉以及支部联系对象张宝军等做了精彩发言。

研讨会围绕“我们的价值观”这一主题,结合民进组织和会员的实际工作,本着“以党为师、立会为公、参政为民、服务为本”的宗旨,踊跃发言,会场气氛异常热烈。

王松泉教授认为,正确认识“我们的价值观”,无论对于组织建设还是个人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意义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守正”。“不正为歪”,一个组织需要“守正”,不“守正”就会歪向腐败;每个成员需要“守正”,不“守正”就会歪向堕落。他说,如果以为价值观带有功利的话,那么,从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切入来理解,就更容易感觉到它的含义。古人尚且提倡“五常”(仁义礼智信)、“五规”(温良恭俭让)和“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今人则更应进一步提倡“八荣八耻”等基础道德和社会公德。他指出,“爱国、民主、团结、求实”是我们民进的会风,而作为个人,价值观需要解决的是人与自己、与别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它所涉及的无非是对己、对人、对事三方面。因此他就这三方面提出了“律己、益民、敬业”的观点。他结合原来的行政工作经历,认为与“律己、益民、敬业”相对应的“廉、诚、能”是一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品格。而“律己、益民、敬业”这三项也应是所有人理想境界的体现:“律己”就要“尚美修身”,这是“精神追求”;“益民”就要“向善积德”,这是“社会要求”;“敬业”就要“求真务实”,这是“自然需求”。王松泉教授最后还对退休后的自己提出了“四清四少”(尚清醒少逐流、尚清正少势利、尚清廉少铜臭、尚清静少烦躁)的自我诉求。

民进市委会老领导董百志认为,我们的价值观体现在平时对待工作、对待身边小事的态度上。践行我们的价值观,需要从小事做起,要朴实而又敬业。比如吴斌的事迹,从某个角度来说,在短短的1分26秒中做出的反应,实际上是平时积淀的瞬间爆发,没有平时价值观的修养是做不到的。

支部联系对象、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的张宝军医师在讨论中首先发言,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参加支部活动的感受,从“悬壶济世、医者仁心”以及如何避免“浮躁心理、拜金主义”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我们的价值观”的认识,生动而感人。

其他会员还结合自己在高校工作的实践与感悟,提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民服务,任重道远”的精神和价值观,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道德失范、官员腐败和环境污染等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讨论会前,支部主委秦润明教授通报了今年以来的支部工作和活动情况。周建平、王松泉两位教授先后介绍了赴荷兰教育考察和西欧五国考察的情况,给了大家有益的启示。

6月8日恰逢李有梅教授、陈玉方高级会计师两位会员的生日,支部为两人准备了生日蛋糕,大家为她们送上了生日祝福。会议在全体会员《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朱永明 罗以喜)

民盟委员会组织考察联谊活动

529日,在校统战部的安排下,民盟主委周一农带领温军等两位盟员赴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就“地方高校如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课题开展调研活动。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沈赤表示热忱欢迎并介绍了他们学校在服务地方方面的具体做法及对策思考。本次调研为报告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415日,民盟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组织盟员赴浙江仙居风景区进行春游联谊活动上午,迎着清新的微风委员会一行30人乘车来到云雾缭绕的仙居神仙居山脚。参加活动的有年过的老盟员,也有刚入盟的年青同志虽然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但盟员间显得那样亲切、风趣和健谈大家信步在山水奇美、幽静远的神仙居风景区沿途呼吸着山野新鲜的空气,观赏着变幻莫测的奇石异峰,平日工作的紧张忙碌荡然无存。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尽情享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心情。

民盟绍兴文理学院委员会自去年12月份成立以来,重视盟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盟员在参政议政服务社会、推动学校建设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在刚刚召开的全市盟员表彰大会上,有五位教师被评为市先进盟员,民盟文理学院委员会理科支部和离退休支部获得2011年度先进集体称号。本次春游联谊活动,加强了各支部的沟通,促进了盟员相互间的了解与交流,增强了民盟组织的凝聚力。 (项凤靖)

民建支部参加嘉兴、绍兴市委会基层组织工作交流会

4月27日下午,民建嘉兴、绍兴市委会基层组织工作交流会在绍兴佳诚大酒店举行,来自嘉兴市委会市直各支部的负责人和绍兴市直部分支部主任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民建嘉兴市委会戴铭主委、绍兴市委会副主委潘锦仁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嘉兴市委会主委戴铭主持。

会上,戴铭主委首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嘉兴市委会近年来在支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社会服务上所做的工作、做法和成绩;潘副主委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民建绍兴市委会的组织构架、人员组成、分布和近年来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方面的情况,重点介绍了市委会近几年基层组织拆、拼、建和基层组织围绕市委会工作规划活动开展情况。

会上,市直综合支部主任何晓英、市直新兴一支部主任徐秋农、市直金融一支部主任凌雪青、市直新兴二支部主任钱鸣红和市直文理学院支部主任赵秀芳等分别介绍了支部近年工作开展情况和担任支部主任的心得,嘉兴市直支部主任也介绍了市直支部近年工作开展的情况。双方支部主任还就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

此次民建基层组织交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基层支部间的了解,对于今后更好地发挥两地资源优势、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做好支部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木子)

九三学社二支社致力创建学习型支社

为响应九三市委会和校统战部创建学习型支社的号召,本学期以来,九三学社二支社每个月组织一次学习活动,已带领全体社员认真学习了《关于在全社开展向杨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韩启德主席在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等重要精神,传达了多党合作大讲坛《统战系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振兴经济转型开放》的报告会,并组织与会社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民革支部顺利完成换届选举

629日上午,民革支部在行政楼304会议室召开全体党员会议,市民革副主委陈爱霖和学校统战部部长胡保卫同志到会参加。会议在组织推荐产生候选人的基础上改选了新一届支部委员,周仕宝同志当选为新一届支部主委,屠世超同志当选为副主委,吴永华,沈润溥,徐瑛同志为支部委员,原支部主委吕慧萍同志由于被当选为市民革宣传处副处长,不再担任主委一职。

民革支部在省2007-2012年度各项先进评比中传喜讯

为表彰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履行参政党职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的一批先进典型的集体和个人,近日,民革省委会发文对20072012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民革支部和吕慧萍老师分别获得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文件指出,这些先进集体不但班子具有民主、团结、务实、奉献的精神,对集体成员有很强的凝聚力,而且规章制度健全,组织生活有特色,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这些先进个人不但热爱民革,忠实履行民革党员的职责,而且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发挥了较好模范带头作用。

据悉,我校民革支部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基层组织。

知联会开展联系考察活动

610日,我校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一行14人,在会长俞志慧教授的带领下,赴浙江省龙游县龙游石窟参观学习。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通过这次参观,知联会成员增长了见闻,进一步深切体会了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各成员互帮互助,相互交流,气氛和谐、融洽、活跃,团队感情进一步提升。(曹诣珍)

建言献策

关于保护绍兴百年老校的提案

周一农

绍兴是浙江教育的先发城市,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遗迹和精神财富。有些正在为今天的教育强市建设发挥作用,但也有的随着历史的演进正慢慢地衰弱下去,比如百年老校。

这里我们不妨以诸暨的斯民小学为例。

斯民小学,创办于1905年,由象山民塾发展而来。斯宅象山民塾,是诸暨人自办近代学校之滥觞原为斯氏家塾;如果从笔峰书院算起这个历史还要悠久100多年来,他们培养了一个斯霞、两个院士、100多个正教授,更为可贵的是从笔峰书院、华国公别墅、象山民塾,每一个阶段的校址与建筑都保护得非常完整,这既是教育的奇迹,也是文化的奇迹。

但因各种原因,眼下这所名校的办学遇到了许多困难。

我想这样的现象,其他百年老校或多或少也都会存在。

因此,建议对这些学校进行特别的保护。

第一,配置特殊的保护政策。

第二,拨专款维修、保护学校古建筑,使之不再受到伤害。

第三,保证一定的生源量。

第四,优化师资配置和教学设施。

第五,像斯宅这样的地方,还应该把斯民小学打造成为当地的教育中心、文化中心、旅游中心,成为东白湖的文化腹地与高地,以带动与提升整个东白湖区域的文化品位。

关于开展实施“绍兴记忆”工程的建议

潘连根

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记忆工程。为了配合世界记忆工程,我国于2000年正式启动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 同时,许多城市(如青岛、上海、武汉、大连、广州等)也启动了城市记忆工程。我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启动实施“浙江记忆“工程。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根据《浙江省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年11月30日浙江省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此后,省内不少地区也开始积极实施。如宁波市档案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通知》,全面实施宁波记忆”六项工程建设作出了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宁波鄞州区全面实施“城乡记忆”工程;宁海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宁海记忆工程”建设的意见》中,启动了宁海记忆工程建设。

在省档案局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 十二五期间力争建成省级档案文化先进市、县(市、区)20个建立省级档案文化示范基地50个,各市也要建设一定数量的市级示范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将档案文化建设纳入党委、政府推进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把档案文化建设作为评价档案事业发展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对各级档案部门的层级考核;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

绍兴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事业的发展一直位居省内前列,档案事业的基础也相当好,但我市至今未出台档案文化建设的相关文件,也未明确提出实施“绍兴记忆”工程,与我市的文化名市不相称,也会影响我市文化强市、文化大市的建设。

我市档案部门历来较为重视档案记忆在社会记忆中的主体作用,重视档案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绍兴城市记忆”工程方面取得不小的成绩。例如,近年来,绍兴市城建档案馆在实地搜索考证古建筑,整理记录城市地名的工作中,注重挖掘和研究古建筑及地名文化,先后编研并出版发行了《绍兴老屋》、《绍兴古桥》、《绍兴街巷》、《绍兴古城》等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作品,将城市中的地名出典、历史沿革、人文故事、古景遗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奉献给读者。这些著作集史料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成为绍兴市文化建设的优秀作品。

因此,为了配合“浙江记忆”工程的实施,我市应该抓住机遇,积极行动,开展实施“绍兴记忆”工程,以期在“十二五”期间省级档案文化先进市、县(市、区)及省级档案文化示范基地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调研,深化认识,更新观念。“绍兴记忆”工程的范围远远大于“绍兴城市记忆”工程的范围,不仅包括绍兴市区,还应包括绍兴所属县(市)、区,不仅包括以前的“绍兴记忆”,也应包括当前及今后的“绍兴记忆”,以期全面记录和展现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传承绍兴文化。建议由市档案局组织召开全市档案工作会议,专题研讨“绍兴记忆”工程的开展实施问题,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绍兴记忆”工程的具体建设项目(如绍兴著名村镇、著名企业、浙江老字号、家谱族谱、绍兴名人、重大事项、特色特产等),需要搭建哪些平台。要通过深入的学习认识,更新观念,把档案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即把档案文化建设从一个部门的文化提升到公共文化、产业文化的高度从而使我市的档案事业建设融入到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

2.建立相应机制,政府大力支持。“绍兴记忆”工程的开展实施,牵涉到方方面面,涉及的部门、学科多,工作量大,也涉及现行体制上的矛盾,因而需要由政府出面,组织相关部门(如档案部门、城建部门、文化部门等)设立“绍兴记忆”工程联席会议制度或“绍兴记忆”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等,对记忆工程中的相关重大问题(如对于“绍兴记忆”信息资源系统如何建设、开发、利用等)进行协调、决策,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同时政府要积极进行财政支持,为记忆工程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因为对于记忆工程目前还不具备社会资本参与的条件。从而为记忆工程的开展实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3.下发文件,制订规划。由于“绍兴记忆”工程面广量大,建议以市委办、市府办名义下发相关文件,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利于推进实施记忆工程。同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绍兴记忆”工程实施规划,以利于“绍兴记忆”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地统筹安排,稳步实施。同时,将规划的实施纳入有关部门的考核之中。

人物风采

“我仅仅是九三学社中的普通一员”

——记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绍兴文理学院齐陈泽教授

2011年2月18日下午,九三学社绍兴市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在绍兴图书馆举行。绍兴文理学院齐陈泽教授作为社中央在九三学社建社65周年表彰活动中的优秀社员,接受表彰,全国获此殊荣的仅71位社员,而绍兴市只有3位。让他得到这一国家级荣誉的,正是他数十年来在本职工作中兢兢业业,上下求索的奋斗精神和因此而取得的大量成绩。

学术道路上的探索者

可以说我没有上过大学,81年中专毕业以后,通过自学,85年上的研究生,88年毕业后在兰州大学任教,92年在企业做过三年老总,96年读的博士,99年毕业后调到绍兴文理学院,2001年晋升教授。在绍兴文理学院一呆就是十多年。这些年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成绩,那也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齐陈泽的话语平和而谦逊,而正是这种“笨鸟先飞”和谦虚谨慎的精神让他在学术道路不断勇攀高峰。

身为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绍兴市医药化工创新服务平台主任,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创新团队” 首席科学家之一,绿色替代技术方向负责人,市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全国正电子湮没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工协会理事,浙江省化学协会理事,绍兴市化工行业协会秘书长,浙江省高校化学化工、制药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这些头衔的背后无疑是齐陈泽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专研和辛勤付出。尽管毕业多年,他依然记得当年硕士生导师和博士是导师对他说的话,“要先做人,后做事,做事要踏踏实实,以诚待人

精细化学品合成技术,有机合成中的绿色替代技术,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是齐陈泽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在这一领域中,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2项,合作主持1项),浙江省青年人才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项,绍兴市科技重点项目3项,地方企业合作项目40余项,年均实际到校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00万元。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在著名学术期刊Green Chemistry、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Carbon等发表SCI、EI收录论文70余篇,申请专利10 余项,授权专利6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绍兴市第4、5、6、7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获绍兴市市级劳动模范称号。多次入选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绍兴市市级领军人才。

除了自身学术研究取得诸多成绩外,齐陈泽也从不忘记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在担任院长,承担繁重科研任务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坚持给本科生上课。“科研和教学始终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做得再好,也要落实到教学工作中。”齐陈泽如是说。他也因此被评为绍兴文理学院第2届教学名师,学校首届卓越贡献奖。此外,他还担任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兼职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佳木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校兼职硕士生导师,已培养博士2名,硕士16名。

带领团队前行的引领者

只要说起齐陈泽,绍兴文理学院的师生首先联想到的一定是化学化工学院。的确,自从1999年到绍兴文理学院工作以来,齐陈泽就始终奋战在化学化工学院教学科研第一线,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05年担任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一职后,他更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学院工作中,带领学院一步一

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

绍兴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在学术研究上的起步较晚。正如化学化工学院曾敏峰老师所说,我们的老师以前都认为只要教好书就行了,搞科研这种事离我们很遥远。而这一观念的逐渐改变,乃至到目前教师们对科研工作的全情投入,都离不开齐陈泽的坚持和感染。“是齐院长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学术研究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曾敏峰老师说。

尽管齐陈泽个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他始终有一种团队合作,整体作战的理念。对于这一点,化学化工学院曾敏峰老师也深有感受:“我们的应化所原本只是理工楼上的一个小阁楼,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层楼;我们的研究团队最初只有几个人,在齐院长的重视下,近年来不断引进有潜力的年青博士,目前团队已有十几个人。在个人搞科研的同时,齐院长也带动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现在,上完课后,我们都会很自然地到实验室,做科研。”担任院长以来,齐陈泽坚持以学院发展为己任,从学科建设抓起,始终坚持申硕和学科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吸引、稳定和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将有科研潜力的青年教师根据学科方向组成各学科团队,在学院中倡导科研工作要为地方经济服务、教学工作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作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A类)——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课程建设负责人;绍兴市市级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医药化工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绍兴市医药化工创新团队带头人,齐陈泽注重以点代面,不断地把整个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带上一个个新台阶。

2005年绍兴文理学院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评估专家对化学化工学院的教学科研水高度肯定。2008年,绍兴文理学院开始进行对几个申硕学科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哪些为申硕学科,哪些为支撑学科。齐陈泽深知成为确立为申硕学科对学院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带领着学院全体教职工开展了认真的申报工作。在学校组织汇报的紧要关头,他生病住院,为了不耽误汇报,他硬是忍着疼痛赶到汇报现场,化学学科也最终顺利成为绍兴文理学院首批申硕学科之一。

2011年,齐陈泽所带领的学术团队获得“功能化多孔材料与绿色替代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立项,医药化工公共创新服务平台获得“浙江省精细化学品传统工艺替代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单位立项,这在绍兴市高校中实现了零的突破。

致力地方产业发展的服务者

作为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一个工作者,我经常在想,一所高校,特别是我们地方性高校,与当地的地方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地方高校的特色,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加强与地方的产业发展联系和沟通,才能使高校的科研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发展中去,因为企业的特质是信息畅通,他们在市场的第一线,信息了解得比我们高校多,而且更详细。高校的特质是有研究力量。如果能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互动,那么无论对高校还是对企业,对整个地方经济社会的提升,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这是齐陈泽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始终坚持的一个理念,“化工、医药、纺织是绍兴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别的地区极少有这样的优势,如何发挥我们地方优势,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必须要去做的事业。

为此,齐陈泽的实验都跟医药化工、精细化工紧密结合,力图通过贵金属催化、光催化、以及廉价金属的催化,实现卤代烃的偶联,从事医药和染料中间体、原料药、功能染料等方面的合成工艺开发。“我到绍兴来已经做了10几个项目,基本上都产业化了。我们想着要为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只有让企业创造效益,企业才愿意跟我们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齐陈泽有着清晰的认识。他主持的绍兴市重点科技公关项目新型烯烃自由基聚合引发剂的研制和应用已通过专家评审、鉴定,该项目首次提出了DBH新型烯烃聚合引发剂的双活性自由基反应模型,创新性强,其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某国有大型企业已在做应用试验,获得较高的评价;开发的VA衍生物、有机铬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和CPP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合成路线与目前国内外同类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产品均已顺利通过国外客户检测,检测指标完全符合客户的要求。该成果已由企业产业化生产,产品出口海外,获得和正在申请专利8项。

“建言献策,服务地方是每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虽然我只是九三学社中的普通一员,但我将尽一己之力努力为绍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齐陈泽说。

理论探讨

浅谈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钱贤民

.(九三学社绍兴文理学院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1.引言

当前,中共和各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都在开展讨论价值观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受此启发,本人也查阅了这家方面的一些内容,粗浅地思考了这些问题并撰写了这篇小文章。但由于本人学习不精,可能有许多错误,请求读者自己纠正了。

2.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2.1什么是人生观?

所谓人生观,一般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2.2什么是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一般是指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2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组成。

3.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是一项基础工程、灵魂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和根本。

要把十三亿人民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在当代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多党制,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4.学术界的争论和分岐

4.1在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方式上存在分歧

乍看起来,人们都承认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公共精神,但细究起来,其规范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还是公民,侧重点不同,其表述也就不同。我们在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上缺乏共识,就是因为许多概括的着眼点是公民,而非国家,因而在“爱国”、“诚信”一类价值是否应当列入上就难以统一。

其实,核心价值观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制度精神”,它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制度、一个国家运作模式赖以立足、借以扩展、得以持续的灵魂,因而是国家意识形态、也是国家“软实力”的内核。核心价值观有三大作用:

第一,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国家制度的道义基础,构成其合法性的依据,决定了其国家形象。因此,核心价值观之争,首先是历史和道德制高点之争。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揭示出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的阶级实质和历史局限的同时,也成功地抢占了当代人类文明的道德制高点。

第二,核心价值观为相应国家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思路,决定了其国家制度变革和调整的基本方向。核心价值观看似抽象的共性话语,与具体的制度构架无涉,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观念表达,尽管其尽量使用全民性的话语,而其利益导向却明白无误。因此,核心价值观之争,从根本上说是制度建构权之争。

第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相关社会的主导价值,决定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主流民意。统治阶级思想转化为统治思想,主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当人们把本来从属于一定阶级、一定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观视为当然如此的“普世价值”时,统治阶级思想就化作了社会广泛认同的统治思想。这种隐性的价值共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准则并由此培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判断善恶、是非、美丑的内在尺度,并在重大关口左右着主流民意。可见,核心价值观之争,就是思想主导权之争。没有核心价值观,就不可能引领社会思潮。

由此不难看出,核心价值观当然要通过凝聚社会共识去规范公民的行为,但是这种共识的形成毕竟来源于对国家的认同,归根到底来源于对国家制度和国家精神的认同。因此,成功的核心价值观不是直接对公民提出要求,而是通过塑造国家形象、彰显制度精神以获得国民的认同,并使之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黑格尔指出:“政治情绪,即爱国心本身,……只是国家中的各种现存制度的结果,因为在国家中实际上存在着合理性,它在根据这些制度所进行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这种政治情绪一般说来就是一种信任……是这样一种意识:我的实体性的和特殊的利益包含和保存在把我当做单个的人来对待的他物(这里就是国家)的利益和目的中,因此这个他物对我来说就根本不是他物。”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主次、先后的关系问题。国家精神决定着公民精神,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公民;国家精神的形成先于公民精神,只有通过国家精神的成功内化,才使得市民社会的市民上升为“公民”,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国家是市民社会的内在目的性”。二是自觉和被动的关系问题。国家只有代表和有机整合了个人的利益,使公民认同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内在统一,才可能使国家意志转化为个人意志,使国家精神转化为个人的精神追求;反过来,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也有两种方式:基于利益和目的内在一致的自觉认同,或慑于政治经济思想巨大压力下的被动服从。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国家的利益和目的与公民相一致、国家精神能够自觉地转化为公民内心道德法则的思想特征。

出于这一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首先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这样,体现劳动和劳动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崇高地位的“劳动优先”、“劳动光荣”,体现人民作为国家真正主人的“人民至上”、“为人民服务”,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共同富裕”、“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等,无疑是我国国家精神的精髓。只有以此规范国家行为、彰显国家精神,才能于外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产生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于内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精神。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国家软实力的内核才得以确立。

因此,以国家认同为追求、以建构和彰显国家“制度精神”为基调,在规范国家权力运作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规范公民的社会行为,不断促成社会良好精神氛围和道德风尚的形成,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的又一原则。 

4.2在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途径和培育方式上存在分歧

核心价值观概括的立足点是什么?作为精神文化的成果,一般都承认其源于生活并对于现实有规范、引导作用,但分歧在于主要着眼点是“现存”还是“未来”。两种意见的对立是明显的:一种是强调核心价值观植根于现有的生活方式,因而必须从现阶段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进行概括;另一种则强调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新风尚构建的先导性,因而必须着眼于改变世界、超越现实进行概括。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一分歧还涉及自觉性在核心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问题。前一种意见实际上认为核心价值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一个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定型的自然结果,因而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后一种意见则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能自觉构建,是依托先进的社会力量和思想理论的精神结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引领作用。我们要对这两种观点做一个正确的判断,就必须对核心价值观的属性作进一步考察。

说到底,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文化力量,其形成和发展从属于文化发展规律。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文化发展规律最终受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的制约,在阶级社会它总是通过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最终满足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因此,文化固然有自发的一面,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自然产生。但是,由于人们的精神生活总是被统治意识支配,而社会的统治意识无非是统治阶级的意识,所以自发性就等同于对于统治阶级的依附性。资产阶级利用其对商品生产的主宰,使商品生产的自发性与其文化操纵浑然一体,使自发性成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霸权的同义语。这样,崇拜自发性就成为资产阶级进行思想统治的重要方式。我们之所以强调文化自觉,就是因为舍此在过去无法冲破资产阶级的思想牢笼而起来革命,在今天无法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而和平发展。这种文化自觉,最根本的就是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先进理论对文化建设的引领,“对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自觉因素’的作用即社会民主党的作用的任何轻视,完全不管轻视者自己愿意与否,都是加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对工人的影响。”自觉性应当渗透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当然也包括核心价值观的概括。

进一步看,社会主义属于新生事物,其价值和生命力主要不是“积淀”在现存的事物上,而是通过不断开拓未来的发展加以展现。因此,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不是屈从现实而是改变现状就成为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的根本特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它在破除一切对过去的迷信以前,是不能开始实现自己的任务的。”相反,尽管在当今世界西方资本主义依然处于强势地位,并凭借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优势,构建其文化扩张上的优势,但也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其力量在“过去和现状”,而不是“现实和未来”。就文化霸权而言,它在今天只能依托文化的某种属性,例如其娱乐性、商品性、自发性等,其“创新”只能在文化形式上而不能在实质内容上,因而没有真正占领文化发展制高点,不拥有引领文化发展的潮流和未来的能力。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规律,从而真正把握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趋势,站到了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遏止的力量所在。

归根到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要着眼未来、自觉培育上的分歧,本质上就是承认不承认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规律问题。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以来,在西方乃至世界,确实几乎已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不管你是否喜欢资本主义,可你必须得接受它;不管目前和未来还有多少思潮在碰撞、在挑战现实,可最终还是无法逾越自由民主的制度架构;也就是说,你可以批判它,却无法取代它。齐泽克作了这样的表述:“正如弗雷德里克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极具洞察力地论及的那样,再也没有人严肃认真地考虑可能用什么来取代资本主义了,就好像即使在全球性生态灾难的境况下,自由资本主义也仍然是一个注定存在下去的‘实在’。”乐观也罢,悲观也罢,资本主义不可超越,这就是一个时期以来西方哪怕是左翼思想界也无法摆脱的一种普遍情绪。当西式的自由、民主、人权被一些人武断地奉为人类不可逾越的“历史终点”时,他们也就从根本上取消了历史的未来问题,因为他们已经把资本主义视为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绝对合二而一。

这样,看似侧重于理想和未来还是侧重于现实和当下之争,实际上就是心目中两种不同发展蓝图之争,说到底是两种不同的中国社会发展道路之争。因此,下述问题在今天就尖锐地摆在了我们面前: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而达到人民群众掌握自己的命运、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道路是不是历史必由之路;我们在本世纪中叶所要实现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究竟是走向共产主义的更为坚实的基础,还是成为以资产阶级“启蒙价值”为基础的现代性社会?这就是意识形态聚焦于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中国的问题所在,也是新形势下的“中国向何处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推行,应当有力地推动我国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

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铸魂”,使共产主义道德(例如“雷锋精神”)和社会主义本质(例如“共同富裕”)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有了落脚点,而且从根本上区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长远目标有机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关系到千秋大业的战略之举。正因为如此,在这一重大问题上不容易达成共识。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为抓手,深入开展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可以预料,当我们在理想信念的培育上取得重大进展时,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提炼上也一定会形成真正共识。

总之,通过学习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简直是太博大精深了,有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马克思所预言的个别内容或结论即使有错也是正常的,科学理论常常在新条件下也有不适用的时候,牛顿力学在微观领域中需要被量子力学代替,物体在高速运动时经典力学需要被相对论代替。因此,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教条主义,也要反对盲目否定的急操情绪。几百年的世界历史证明,尤其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极好的科学理论,甚至可以说是科学理论中的一个奇迹!虽然我不知道最终共产主义能否实现,但我知道共产主义的目标是体现了人性中至善至美的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如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共同富裕是多么美好的语言和崇高的精神呵!

参考文献:

[1].陈亚杰编著.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出版社

[2].侯惠勤.社科院专家侯惠勤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上),2012050309:14:21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一条:第六期

下一条:第二期


关闭

相关文章
  • 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127.0.0.1) ? 2017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 移ICP备100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