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 >> 首页 >> 无党派 >> 正文

挂职半年抢救调腔活化石——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俞志慧耗时两年多撰写的《调腔钞本叙录》日前出版

2016-04-08  点击:[]

绍兴文理学院教授俞志慧,为了抢救新昌调腔,赴新昌挂职半年。日前他和他的学生吴宗辉合作撰写的《调腔钞本叙录——新昌县档案馆藏晚清民国部分》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调腔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之一,因现仅留存于浙江新昌一隅,故被称为“新昌调腔”。2006年,新昌调腔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只有新昌调腔剧团能演出元杂剧《北西厢》《汉宫秋》的传统折子,调腔至今保持着“不托丝竹,锣鼓助节,一人启口,众人帮接”的南戏干唱形式。俞志慧教授是研究古代文学和文献的专家,作为新昌人,他怀有很深的故乡情结。2013年4月,他点校的三卷本《全浙诗话》由中华书局出版。与此同时,他发现新昌调腔晚清抄本非常珍贵,亟需抢救,心中十分着急。前年下半年,经他要求,组织安排,赴新昌县文广局挂职半年,目的就是为了抢救新昌调腔活化石。

“茫茫的夜色中,家乡弯弯的山道上,有一条长长的火龙,他们是举着火把的村民,火龙的尽头是某家宗祠的戏台。戏台的下面早早摆好了高高矮矮、长长短短的条凳,等候着四乡八里的亲朋。”新昌调腔的演出盛况在俞志慧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他知道,许多调腔艺人不识字,调腔抄本都在他们的脑子里,随着艺人的离世,调腔剧本也就不为人知。所以抢救调腔抄本是俞志慧的一个心愿。

俞志慧埋头于档案文献之中,走访调腔艺人,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研究调腔。作为教授,他还带着自己的学生团队到新昌,采撷调腔的鲜活样本。他花费了两年多时间,和他的学生吴宗辉撰写《调腔钞本叙录——新昌县档案馆藏晚清民国部分》,日前终于出版,这既是戏曲研究中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可喜成果,也是调腔研究的最新成果。

《调腔钞本叙录》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晚清民国抄本叙录,下编为馆藏调腔晚清民初抄本选萃,精选了共计400多页的调腔珍本。

俞志慧告诉记者,有关调腔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明清之际张岱的《陶庵梦忆》,清中叶以来,调腔流行于浙东的绍兴、台州旧府属县及宁波、舟山、温州等地区,新昌县档案馆藏调腔晚清民国抄本即属于调腔演出脚本,当中涉及调腔剧目139个,近9000页,多为当时调腔艺人手抄。其中,有确切时间标识的抄本最早抄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调腔钞本叙录》将这批珍贵文献系统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这既是一部厚重的戏曲研究著作,又是一部馆藏调腔抄本索引,具有工具书的性质,能为今后的调腔抄本的校录和整理提供方便。

上一条:知联会2015年工作总结

下一条:《光明日报》刊登人文学院俞志慧教授文章


关闭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绍兴文理学院主页 |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 | 创建绍兴大学专题网站
版权所有:绍兴文理学院统战部 All Rights Reserved. | 移ICP备10086号
技术支持:海马科技